1895年三月,李鸿章来到了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了交涉。在这场外交对决中,伊藤博文步步紧逼,历经五次磋商,李鸿章的争取终究徒劳,不得不屈服于日本的条款,签署了导致国家尊严受损的《马关条约》。当时的伊藤博文显得得意洋洋,然而他绝未料到,仅仅十几年后,他竟会在中国的土地上丧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日本首相
伊藤博文,生于1841年,出自长州藩士之家,乃维新思想家吉田松阴的弟子。起初,他同样热衷于“攘夷”主张,但自1863年赴英国深造起,其思想便有了显著变化。此后,伊藤博文投身于“明治维新”,力主引进“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习尚、教育、生产”的先进理念。
1878年,大久保利通不幸遇刺身亡,伊藤博文接替其职位,成为内务卿。紧接着,在三年之后,伊藤博文将大隈重信驱逐出政坛,从而跃居为日本政界的核心人物。此后,他全身心投入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工作。自1885年开始,伊藤博文四次出任日本首相,同时亦担任贵族院议长等职务,并创立了具有政党属性的“立宪政友会”。此外,1898年,伊藤博文还踏足清朝,意图干预维新变法运动。
二、韩国统监
1900年10月,伊藤博文第四次担任首相职务。然而,不久之后,内阁内部出现了矛盾,由于“政友会”内部意见不合,伊藤博文不得不辞去首相之职。尽管如此,他并未完全离开政治舞台。到了1905年,日本在马海战中取得胜利,伊藤博文以特使身份抵达朝鲜半岛。经过日俄战争的洗礼,日本已完全掌控朝鲜局势,因此他被任命为统监,负责管理朝鲜的外交事务。
1907年7月,朝鲜高宗暗中派遣使者前往海牙国际会议,对日本的侵略行为提出控诉。得知这一消息的伊藤博文,随即迫使高宗退位,并强制朝鲜签署了“第三次韩日协约”,解散了朝鲜的军队,全面掌控了朝鲜的内政。为了塑造一个顺从的傀儡,他甚至亲自担任了朝鲜太子的导师。在这个时期,伊藤博文已经明显成为了朝鲜半岛的实际最高统治者。
三、被刺身亡
日本正忙于策划日韩合并,意图全面掌控朝鲜半岛之际,一群怀抱爱国情怀的朝鲜人集结成群,安重根便是其中一员。他早年投身于爱国启蒙活动,献身于教育事业,后来又投身于“义兵运动”,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然而结局却是失败。尽管如此,安重根并未放弃,他与几位爱国志士结成了“断指同盟”,决心通过暗杀手段来遏制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1909年,日本首相桂太郎与伊藤博文会面,双方就日韩合并事宜达成共识。随后,伊藤博文回国担任枢密院议长一职。不久,他再次出访哈尔滨,与俄国财政大臣科科夫佐夫就势力范围划分进行谈判。安重根听闻此事后,潜入车站,连发数枪,其中三枪精准击中伊藤博文。由于伤势过重,伊藤博文不幸离世,最终在哈尔滨火车站遇难。安重根被当场逮捕,之后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