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指研究院作为第三方研究机构,揭晓了《2025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TOP100排行榜》。据该榜单显示,在2025年上半年,这100家领先企业共获得土地面积,涉及的总金额高达5065.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33.3%的显著增长。
报告揭示,至2025年上半年,我国300个城市的住宅用地交易量持续减少,尽管如此,得益于核心城市优质土地供应的上升,这300城土地出让金较去年同期显著提升。在土地购置方面,中央和国有企业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在前十位土地购置金额的企业中,有八家属于央国企,同时,部分民营企业也展现出相当的投资力度。
中指研究院初步核算显示,在2025年上半年,即截止到6月30日,全国300个城市的住宅用地出让金较上年同期增长了超过20%,平均溢价率超过了10%,这一数据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同时,房地产企业获取土地的焦点逐渐集中,其中TOP20城市的出让金在全国的占比超过了65%。
在土地拍卖的热度上,市场焦点主要集中在核心城市的优质地块,比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成都等地,这些地方是房地产企业布局的关键区域。在这些城市,优质地块的出让往往伴随着较高的溢价。然而,核心城市郊区的地块以及大多数城市的土地拍卖活动仍然显得较为平淡。与此同时,多数三四线城市的土地市场交易依然以低价成交为主。
以上海为参照,6月20日,上海第五批次的住宅用地成功转让,涉及六块土地,总成交额达到了约212.57亿元人民币。在这其中,杨浦区东外滩的一块土地吸引了六位买家参与竞标,其成交价格刷新了杨浦区住宅用地的单价记录,成为了该区单价最高的地块;而浦东曹路的一块土地则吸引了四位买家参与竞拍,价格达到了中止价,进而进入了竞拍品质提升的阶段。
以杭州为参照,在6月27日,该市市区完成了2025年第十七批次的住宅用地交易,六块土地均实现了溢价成交,总成交额达到了151.15亿元,平均溢价率达到了30.47%。至此,该批次的出让工作告一段落。根据机构的监测数据,上半年杭州的住宅用地拍卖共筹集资金1160亿元,这一数额已接近去年全年的住宅用地出让金总额(1169亿元)。
保利发展、绿城中国以及中国金茂在新增货值方面名列前茅。具体而言,2025年上半年,保利发展新增货值高达899亿元,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绿城中国,新增货值达831亿元,排名第二;而中国金茂的新增货值规模为749亿元,位居第三。2025年上半年,TOP10企业的新增货值总额达到了6019.9亿元,这一数字占据了TOP100企业总新增货值的41.8%。同时,新增货值的门槛也被设定在了50亿元。
在分析重点城市土地市场拿地金额排名前十的房企时,我们发现中央企业、国有企业以及地方国有资本企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而民营企业则主要在深耕区域进行土地储备的补充。具体来看,招商蛇口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这四个城市均跻身前十,尤其在南京位列首位;绿城则在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地进入前十,并在杭州、苏州分别位列前三,这些头部企业正集中力量在核心城市进行库存补充。滨江集团将目光锁定在杭州,其上半年在杭州的土地购置资金已超过300亿元,位居杭州土地购置金额之首;同时,兴耀房产集团在杭州、大华集团在上海加大了土地储备力度;嘉禾兴地产成功跻身成都土地购置金额前十行列;苏州和南京也分别有民营企业涉足土地拍卖市场。
中指研究院指出,在企业层面,安全性和盈利的确定性仍然是企业关注的重点。北上深杭等城市的核心区域,因其稀缺性,预计将继续出现高价交易,成为房地产企业竞相争夺的焦点。然而,企业需要警惕高价地的获取,因为这可能会给后续的项目开发带来难题。